在农村,每年的春季是吃野菜的季节,这个时候,村里的老人也会结伴进山采挖野菜,进入秋季后,村民们还会到山里去摘野果或挖野生菌食用,尤其是在雷雨天后,满山遍野都是野生菌,村民采摘回来的野生菌,在食用之前会细细筛选,颜色不对的会直接扔掉,剩下的野生菌还会用清水泡,然后在水里放入大蒜,看看颜色有没有变化,是否有毒,如果没有,村民们才会放心食用。
在村里,雨天过后,除了采挖野生菌之外,村民们还会吃一种美食,记得以前,村里物资匮乏,村民们都是靠务农为生,收入来源也有限,有时候想吃一些补品,就会到山上的树林里寻找,其中有一种野菜村民们经常去捡。
在笔者当地,这种被村民追捧的美食叫“地皮菜”,别名“地木耳”,是下雨天后经常出现的藻类植物,它喜欢在潮湿的土地、山坡或草地上生长,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成片生长,越脏的地方长得越多,一两个小时就能捡一小筐。
记得以前,笔者偶尔也会和村民去山上捡这种野菜,第一次见到“地皮菜”的时候,觉得它很恶心,抓在手上粘粘的,上面还沾满泥沙和腐草,感觉这东西不能吃,后来,听村里的长辈说,这种野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大自然馈赠给村民的一种美食,它的钙含量和铁含量要比普通的木耳高出三倍,还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和老人常食用还有利于骨骼的生长。
对于老人说的话,笔者也是半信半疑,后来查阅治疗后,才知道“地皮菜”和“葛仙米、发菜”是同一类植物,都是在雷雨天后才出现,营养价值和“发菜”相当。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吃“地皮菜”的村民却变得越来越少,村民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很积极地去山里捡“地皮菜”食用。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询问过村民,有的是因为“地皮菜”的泥沙比较多,洗起来麻烦,所以,才不去山上捡,还有的是因为现在有钱了,想吃的时候自己会去集市上买,价格也不贵,所以,现在才不捡“地皮菜”。
听完村民们的话后,笔者也明白了其中的缘故,但笔者认为,村民们现在不捡“地皮菜”,主要还是因为“地皮菜”洗起来麻烦,对此,大家怎么看?你小时候捡过“地皮菜”吗?
阅读:
说说青海青稞酒
青海新闻网讯立春到,又是新的一年。随着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临近,人们又开始忙碌着清扫庭舍、置办年货。青
梅花鹿鹿茸是怎么长出来的?
鹿茸外表覆盖着一层柔软的茸皮,茸皮长有的茸毛是真皮衍生物,分杈多枝。茸的内部是致密的结缔组织、软骨组织与骨组织,布满血管,有血液流通,可以输送营养,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很快。 鹿茸是怎么长成的? 初生
酩馏酒老板齐聚互助县,谷粮醇酩馏酒厂长这样说……
海东酩馏酒小作坊监督约谈会举行,谷粮醇酩馏酒发言表态 海东市酩馏酒小作坊监督工作现场会暨集中约谈会现场 9月17日,海东市酩馏酒小作坊监督工作现场会暨集中约谈会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海东市市场
刘永奇:生活里的味道,每一种都应该品尝
2019年11月,刘永奇在一次培训会上发言 2020年仲冬,七彩土乡——互助县下了好几场大雪。午后,雪慢慢开始融化,路上湿漉漉的,行人裹着厚厚的棉衣穿梭在大街上。第一次见到刘永奇是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正
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成就每一头青海牦牛
这个时节,风雪弥漫的青海高原一望无际,遍布在山坡上的牦牛成了点缀其间的小黑点。 据统计,世界现有牦牛头数约1500万头,中国是牦牛主产国,有牦牛1400多万头,占94%以上。而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羊肠面、焜锅馍…土族风味小吃全在这里了→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 少数民族聚居的
姹紫嫣红!柴达木盆地五彩藜麦迎丰收
图为航拍都兰县藜麦种植地。 都兰县委宣传部 摄 图为柴达木盆地五彩藜麦迎来丰收季。 都兰县委宣传部 摄 图为色彩斑斓的藜麦。 都兰县委宣传部 摄 图为成熟的藜麦呈现出火红的麦穗。 都兰县委宣